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楚天风纪》襄州:落实“1+9”机制 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

时间:2021-07-14 15:33:57 文章来源:襄州区纪委监委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2020年以来,襄州区纪委监委以构建“大监督”格局为目标,以落实“1+9”机制为手段,推动各类监督方式贯通协同、形成合力。

  一、拓宽渠道为先,增强监督主体的“多元性”。

  通过畅通信访举报渠道、聘请特约监察员、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市民问政等方式,鼓励支持代表委员、人民群众、舆论媒体等多主体广泛参与监督,凝聚监督合力。

  一是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注重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谋咨询、桥梁纽带、舆论引导作用,加强与人大机关、政协机关的沟通对接,甄选15名“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品德作风正”的代表委员作为区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参与区监察委员会文件起草、法规制定、调查研究、监督检查、政策宣传等工作。同时,制定印发《襄阳市襄州区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工作办法》《襄阳市襄州区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考核暂行办法》,规范特约监察员履职行为。2020年以来,已组织特约监察员参与市民问政、开展创文检查、列席纪检监察工作推进会等活动8次,围绕纪检监察中心工作提出意见建议23条。去年,两名特约监察员受邀参加由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委宣传部举办的《市民问政》节目,针对创文工作中存在的表面文章、庸政懒政、推诿塞责等问题精准发问,积极推进相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

  二是搭建舆论监督平台。借助报纸、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新旧媒体,宣传该区纪检监察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成效,增进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支持和认同,加强舆论引导。同时,积极搭建平台,以党风廉政建设新闻发布会、市民问政等为载体,为社会舆论参与监督创造有利条件。2020年以来,该区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稿件795篇,其中中央级87篇,撰写的16篇调研文章在省市媒体刊物上发表。去年12月1日,该区圆满举办党风廉政建设新闻发布会,邀请湖北日报、襄阳日报、襄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以及9名区人大代表、11名区政协委员、14名特约监察员参会。会上,通报2020年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回答舆论关注点,有力保障舆论媒体及社会大众对该区正风反腐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是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区纪委监委积极搭建“来信、来访、来电、网络、下访”五位一体的信访举报平台,鼓励群众大胆开展监督,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对待、严查快处、及时反馈,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2020年以来,全区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受理信访举报889件,其中本级受理554件,上级转交办335件。截止目前,受理的群众信访举报已全部按程序处理到位。区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深入村、社区,与群众“面对面”公开接访、带案下访54人次,协调解决疑难复杂信访问题32个。去年,区纪委对群众实名举报峪山镇朱洼村原副主任兼4组组长梅建军、峪山镇林业服务中心下岗职工王林合议,采取签订虚假合同的方式,冒领国家粮食补贴资金等问题进行核查处置,梅建军、王林受到开除党籍处分。

  二、加强协作为本,增强监督方式的“融合性”。

  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由区纪委监委牵头,充分整合各方监督力量,加强与行政、财会、审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督促各职能部门履行业务范围内的监督职责。

  一是整合行政监督力量。区纪委监委联合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检查专班,集中优势兵力,聚焦酒驾、“带彩”娱乐、节假日易发多发“四风”问题等开展精准监督。今年以来,区纪委监委与区公安局联合开展“带彩”娱乐专项检查5次,发现19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参与“带彩”娱乐活动。紧盯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组织财政、人社、机关事务、税务等区政府职能部门,对全区各单位财务票据、“三公”经费支出、津补贴发放、公车使用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促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我区坚决贯彻和严格执行。今年清明节期间,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公车办利用“天眼”系统对公车出行情况进行比对筛查,发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8家单位公车出行未报备,并向区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区纪委监委对8家单位分管公车领导进行集体约谈,并邀请公车办主任列席约谈会。

  二是激发财会监督潜能。充分发挥财会监督规范政府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作用,组织财政部门对基层财务舞弊、虚报套取、侵占挪用等问题开展监督,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防止国有、集体资金流失和群众利益受损。去年4月,针对省委巡视反馈我区存在“虚报套取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的问题,区纪委监委迅速组织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治理。全区镇级自查143237户,涉及补贴面积238.81万亩,金额17262.81万元;区级抽查60个村1064户,涉及补贴面积2.9万余亩,金额205.89万元;发现问题线索3件,涉及农户30户,面积376亩,金额4.7万元,依据干部管理权限移交相关单位查处。

  三是搞好审计监督衔接。聚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管理使用情况、省市区审计反馈问题等,畅通审计与纪检监察、巡察等部门的衔接,构建信息互通、线索移交、协同办案的工作机制。2020年以来,区审计局向执纪执法部门移送问题线索10件,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15人次。审计局5人协助中纪委和区纪委办案,10余人参与区纪委纪律审查、区委巡察办政治巡查以及区作风办专项检查。除此以外,区审计局还向区委、区政府报送审计要情6篇,提出审计建议16条,催生出台相关管理制度4个,为服务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三、建章立制为要,增强监督流程的“规范性”。

  及时总结推动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思路,抓好制度固化,严格制度执行,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推进。

  一是贯通人大监督机制。区人大办、区纪委联合下发《关于建立人大监督与纪委监委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的暂行办法(试行)》,推动人大监督与纪委监委专责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

  二是贯通司法监督机制。认真落实《国家监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和完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意见(试行)》文件精神,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线索移送机制、案件会商机制,促进纪法有效贯通、法法有序衔接。制定《中共襄阳市襄州区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办法》,反腐败协调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研判部署反腐败工作。2020年以来,共召开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3次;受理公安、检察、法院、巡察等单位移送问题线索316件,移送司法机关17人;组织研判会4次,会商案件9起。

  三是贯通统计监督机制。去年年初,区纪委监委制定《“攻坚年”专项治理工作措施》,明确区发改局、区统计局牵头开展全区项目投资及统计数据造假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查询网上直报数据、实地核查新增入库项目等方式,发现整改问题4个,切实提高了项目投资和统计工作的精准性。为建立长效机制,该区健全完善项目投资及统计数据审核监督机制、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统计工作记录季报调查制度、项目投资及统计数据造假违法举报和核查机制,进一步堵住制度漏洞、消除监管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