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说案明纪 > 正文

襄阳市治庸问责“市民问政”实现常态化

时间:2012-11-21 16:50:45 文章来源:襄阳纪委监察局
  今年8月以来,襄阳市以民生为主题、以落实为重点,连续组织开展了7场治庸问责“市民问政”活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在手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每场节目必看,并进行点评,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常委会把“市民问政”作为党务政务公开、执行力建设、作风建设、监督体系建设和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列入市委重点工作项目进行安排部署。通过推行“市民问政”,一批市民关注、影响发展的热点问题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始终坚持理性问政、有效沟通原则,根据市民关注程度确定问政主题,固定每月最后一个周五晚上举办一场“市民问政”活动,“市民问政”常态化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一、建立社会关切政务信息主动回应双向互动机制
  “市民问政”为市民了解掌握政务信息、参与宏观决策、监督政府施政搭建了一条便捷通道。为保证市民参与问政的渠道畅通,提高问政的整体效果,在问政议题筛选、市民代表遴选、问政对象参与和问政事项沟通上,做了一些有效探索。
  (一)建立问政议题筛选机制。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问政的重点,不“拍脑袋”定题,靠机制筛选问政重点。一是把已列入市委、市政府决策程序的重大事项作为“市民问政”重点,通过“市民问政”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二是把近年来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反映较多的问题作为“市民问政”的重点,主动接受代表委员监督,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三是把群众信访反映较多的问题作为“市民问政”的重点,解决实际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四是把市民通过网络、市长信箱、政风行风热线、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较多的问题作为“市民问政”的重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目前,我市已经举办的7场“市民问政”活动“把脉医改”、“问诊城管”、“畅通襄阳”、“公平教育”、“保护汉江”、“服务企业”、“聚焦房产证办理难”等,都是结合市民关注程度,通过对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和网民留言、发帖、电子邮件等进行综合分类排序,筛选出市民关注程度较高的问题作为重点问政议题。
  (二)建立市民代表遴选机制。参加现场问政的市民代表是否具有广泛性、代表性,是否熟悉问政议题,决定问政的实际效果。我们在市政府门户网站设立“市民问政”专栏,邀请市民通过网上提问、网上报名等形式参与现场问政。同时,通过热线电话报名选取一部分市民代表;从“两代表一委员”和特邀监督员中随机选取一部分;从各城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人、教师、居委会干部、普通居民中推荐一部分。如参与“公平教育”市民问政的代表就由特邀监察员、网上报名人员、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学生家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目前,已有65名通过网络、电话报名的市民和70多名普通市民作为市民代表参加了“市民问政”活动,实现了政府职能部门和市民、企业、专家学者等多种群体的双向互动,使政府信息公开从过去的“单向发布”向“双向互动”转变,从“简单公开”向“专业公开”转变,较好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建立问政对象参与机制。问政嘉宾的层级高低、问政对象范围宽窄,既表明政府面对市民关注问题的态度,也关系市民反映问题的解决效率,更关系各级各部门效能提升、作风转变。对于每期接受问政的嘉宾,我们提出“四个必须”:一是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县(市)区分管领导必须作为现场嘉宾接受问政;二是所有相关部门“一把手”必须作为现场嘉宾接受问政;三是问政议题所涉及的部门分管领导、中层、二级单位负责人必须到场,并在台下前排就坐,随时准备接受市民直接发问;四是被问政部门、行业重点岗位的干部职工必须作为普通观众到场,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声音。目前,已有5位市领导、20多位县(市)区分管领导、50多位部门“一把手”作为现场嘉宾接受问政,其中有多位多次到场接受问政;现场接受教育的机关干部、公用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近3000人。
  (四)建立问政事项问前沟通机制。在综合分析武汉、鄂州、洛阳、苏州、杭州等地电视问政利弊的基础上,我市的“市民问政”主要突出理性问政、和谐问政。既坚持问题导向,力避形式主义、娱乐化,又注重整体效果,防止以偏概全、人为制造冲突。为此,我们严格实行问前沟通机制,正式问政之前,公布当期问政主题,通过网络互动和热线电话互动,掌握市民关注较为集中的问题;市民代表确定后,主持人和脚本撰写人与市民代表面对面沟通,了解市民提问方向和提问真实意图,明确现场问政重点,以便集中时间探讨解决市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提高问政效率。同时,召开现场嘉宾问前沟通会,在不透漏“揭短”电视短片和市民代表提问具体内容的前提下,反馈市民关注问题主要方向,以便被问单位全面、准确解释政策,科学制定解决方案,既保持问政现场的适度冲突,保证节目的真实性、可视性,又立足解决问题,不片面追求被问官员“浑身冒汗”、“如坐针毡”,保持理性问政、和谐问政,形成市民与官员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也是我市“市民问政”活动能够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
  二、建立多位一体整体联动的全媒体问政机制
  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电话等载体在信息传播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我们通过建立多位一体整体联动的全媒体问政机制,将草根力量化零为整,开辟了基层诉求和建议的全民表达渠道。一是建立纪委主导、全媒体参与的领导机制。我市建立了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为组长,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与市委宣传部分管副部长为副组长,襄阳广播电视台、襄阳日报、市政府门户网站、汉江网、襄阳广电网、襄阳晚报、楚天快报和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民问政”领导小组。各媒体固定专栏、固定工作专班负责“市民问政”相关工作的策划、采访、编辑、制作和推出。二是建立各尽其长、各有所重的责任分工机制。我们充分利用各媒体的不同特点和优势,从不同侧面发挥其职能作用。襄阳电视台侧重于组织“市民问政”电视直播、跟踪采访;市政府门户网站、汉江网、襄阳广电网侧重于收集网民意见建议、开展网上互动、网上征集参与“市民问政”的市民代表、开展网上调查;襄阳日报、襄阳晚报和楚天快报侧重于文字报道、跟踪采访;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侧重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