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说案明纪 > 正文

襄阳“市民问政”追问:公平教育、不乱收费真就那么难?

时间:2012-09-09 15:56:42 文章来源:襄阳纪委监察局
        教育,寄托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9月7日晚8点,襄阳市第五期“市民问政”节目与广大市民如约见面,本期问政的主题是“公平教育”。


 

  副市长丁亚琳带领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物价局、市规划局、市妇联、襄城区、樊城区、高新区的相关负责人现场接受了市民的咨询和质疑。

  近年来,我市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可以说,“有学上”早已不是问题,“上好学”才是群众最迫切的期待。我们发展教育的目标也相应地转变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让每个适龄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

  本次问政通过七部短片,从当下教育领域存在的“择校热”、“学校布局不合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义务教育中的分班现象”、“教育乱收费”、“教师兼职办班”、“农村教育发展短板”、“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入手,深度解析了我市教育工作中的种种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并要求相关部门现场拿出了解决方案。

  在长达2个多小时的直播节目中,记者明显感觉到,这次问政与前几次相比火药味儿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反省和思考。这一期的市民问政,关注的不仅是教育,更是接受教育的每一个孩子。这场关于教育的问政,并没有问到现场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冒冷汗,却问得每个人都心情沉重。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同等优质的教育,成了压在现场每个人心中沉甸甸的责任。

  节目最后,副市长丁亚琳表示,“公平、均衡、优质”是市政府在教育工作上所追求的目标。我们希望的“公平”,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到同样的教育,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同等的教育服务和政策。在择校的问题上,不管你是来自城市或农村,收入是高是低,也不管你来自哪个阶层,都享受同样的政策。不能择校,是所有的人都不能择校,这才是真正的公平。我们要的“均衡”,并不是绝对无差别。也许再过若干年,即使教学条件、师资力量都一样了,学校也还是会有所差别,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缩小差距、促进均衡。而“优质”是我们襄阳教育发展的目标和希望,希望襄阳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满足襄阳人民的需要。丁亚琳强调,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承担起责任、共同努力,她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心教育,支持教育。

  ----------------------------------------------------------

  现场问政情况】

 

  择校难 难在教育资源不平衡

  正值一年一度的秋季开学时间,择校,无疑是一个让学生家长和校方都同样头疼的问题。在记者暗访的短片中,市大庆路小学、人民路小学、襄城实验小学、市37中、35中、32中,都出现了排队报名的火爆场面。而就在同一天上午,相距很近的实验二小和市十中,一个挤满了咨询报名的学生家长,另一个则门可罗雀。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动辄四五千元的高额择校费也足令一般家庭咂舌。可是,面对择校,仍有学校照收不误,仍有家长趋之若鹜。为什么呢?

  现场几位市民代表说出了家长们的心声:“求人办事谁都不愿意,可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呀!”、“如果学校教学质量都一样,又何必多花钱去择校?对市民而言,择校,实在是种无奈之举。”

  针对实验二小和市十中“冰火两重天”的报名情况,教育局局长李菲的解释是,实验二小在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教学环境和区位优势上均优于市十中。而对“如何解决冷热不均、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这个问题,他则回答说,市政府制发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在2015年之前,整个襄阳市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一步将在市区24所薄弱学校推行三项工程:一是改善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让这些学校在教学设施、教育装备上都达到标准化,与热门学校没有差别。二是均衡师资的配置,提高教师素质,稳步推进校长交流和老师交流,每年交流比例约占教师总量的10%。

  来自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的特约评论员崔建民老师说,择校热,归根结底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造成的。而择校的机会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来说是不平等的。有钱人机会多多、普通百姓要倾其所有,弱势群体只能望校兴叹。要解决择校问题,首先还是要靠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学校布局不合理 新建小区孩子求学无门

  最近,民发天地小区一片怨声载道,临近开学,该小区的孩子却没有地方报名。42中说他们不在片内,周边学校又都不收他们。求学无门的业主只好舍近求远,花钱送孩子去借读,甚至有的把孩子送回了老家。据了解,从万达广场到邓城大道的一大片地方, 42中一所学校明显不够,难道当初建小区的时候就没有规划配套的学校吗?而未来几年,这一地段还将有很多小区要竣工,就学压力会越来越大,届时又该怎么办呢?

  针对这一问题,市教育局局长李菲、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吉虹和市规划局副局长许晓林分别对相关政策和该片区的特殊情况做了介绍和解释,吉虹说,这一块大约有4000多学生需要入学,但辖区内只有42中和黄家小学两所学校。为解决这个问题,高新区管委会对42中进行了扩容改造,先后投入600多万,增加了24个班,解决了1200多名学生的上学问题;同时对黄家小学升级改造,实行九年一贯制,解决了700学生入学;考虑到未来的入住压力,高新区也做好了全面规划,预备在新的还建点高标准高规格地建设学校,这项工作目前正在推进中。许晓林也表示,下一步将会调整规划,并结合城中村改造合理安置中小学。

  但也许是因为没有看到实绩吧,他们的回答显然未能令市民代表完全满意,现场红牌举了一半。不过主持人没再继续追问下去,而是不失时机地强调,希望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各级职能部门不要忘记了我们的孩子还需要上学。

  外来务工人员 我们的孩子也想上好学校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