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让诬告陷害者没有舞台
扶正必须祛邪,激浊方能扬清。实名举报是监督党员干部的重要手段,是纪检监察机关获取证据线索的重要渠道。但在个别地区和单位,这种举报权利却被肆意滥用。在种种不实举报当中,有的系不了解情况对党员干部错告,有些则是无中生有、歪曲事实、恶意中伤,对党员干部进行诬告、造谣、陷害、抹黑等。这样的不实举报,是对信访举报权利的滥用,背离举报监督的本质,增加监督执纪工作成本,干扰正风反腐有序推进,损害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风气,必须坚决反对和纠正。
无论是党纪还是国法都有规定,党员或公民在行使检举控告权利时,必须如实反映情况,不能恶意歪曲事实、陷害他人。刑法和监察法中,都有针对“诬告陷害”行为的相应处理规定。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补充完善了针对“政治品行恶劣,匿名诬告,有意陷害或者制造其他谣言”行为的处分规定。这些都清楚地表明,诬告陷害他人为党纪国法所不容。那些打着“想告谁就告谁、想怎么告就怎么告”小算盘的,一旦涉嫌违纪违法甚至犯罪,可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部门、单位在处理干部举报问题时,明明“查无此事”,却习惯于把问题“存起来”。有的对举报事项模糊处理、不置可否,坐视被诬告者陷入“有嘴说不清”窘境;有的爱惜羽毛,宁愿得罪君子不愿得罪小人,急忙与被举报干部“划清界限”;有的怕引火烧身,或态度暧昧隔岸观火,或各打五十大板息事宁人……这些不讲原则、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打击了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积极性,更助长了诬告陷害者的嚣张气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对受到诽谤、诬告、严重失实举报的党员,党组织要及时为其澄清和正名。”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及时为有上述遭遇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而不能“默不作声”“一言不发”。
诬告者不容轻纵,担当者理应呵护。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以健康平和的心态看待和处理问题,公正客观地评人论事,理智平和地处理涉及自身利益的矛盾。在换届选举、人事调整等特殊节点,或涉及荣誉表彰、利益分配的关键时刻,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要细心甄别举报线索,对确属违纪违法问题要严肃查处,对错告诬告问题也应及时澄清,并查出诬告者及背后的指使者,让诬告者自污、陷害者自陷,令其失去舞台、无立足之地。(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