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除四害”到“拒野味” “公共卫生”概念70年之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周振华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除四害”到今天更加强调大健康、分餐制、拒野味,公共卫生概念在70年间不断变化,不变的,是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信念。
刚刚过去的2019年,四川凉山大山深处的普格县特兹乡,一场“厕所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
在这个曾饱受血吸虫病折磨的地方,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卫生厕所和沼气池建设在村中普及率基本达到90%,使用率达到95%,有效控制了传染源。”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十几年前,普格县特兹乡被确定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试点地区时,整个县只有一个公共厕所,脏到无从下脚。
建厕所需要过程,习惯用厕所更需要过程。到2015年,普格县全县达到血吸虫病阻断标准。如今,“厕所革命”不仅促使了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的改善,更改变了凉山深处大部分村民的旧有观念。
不仅是凉山,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卫生运动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除四害、“五讲四美三热爱”、“三讲一树”、卫生城镇创建、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倡导树立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公共卫生概念的变化,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超过5.4亿,可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左右。卫生机构和卫生设施少之又少,天花、鼠疫、血吸虫病等地方病、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健康。为尽快改善卫生状况,控制疫病流行,以“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振奋精神,移风易俗,改造国家”为任务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的观念蔚然成风。
20世纪50年代,俗称小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在中国流行。病毒学家顾方舟临危受命,进行脊髓灰质炎研究,和同事研制出了“脊灰糖丸疫苗”,并在全国推广。这些豌豆大小淡黄色的糖丸不仅好吃,而且能在常温下存放多日,易于推广服用。吃糖丸,成为70后80后共同的童年记忆。
2000年,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靠是不仅是“糖丸”疫苗,还有整个公共卫生体系的有效运转,以及“预防为主”理念的不断普及。顾方舟曾说:“得让老百姓知道怎么样来保护自己,得普及这些知识,得让老百姓知道。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啊!”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写入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到十九大报告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如果说上世纪的中国更注重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等硬件完善,普及的多是基本卫生常识;那么今天,公共卫生建设则从注重治疗流行病,上升为更加关注全民健康,注重健康观念的培养、环保生活方式的养成。公共卫生的概念不断革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对“野味的危害”的搜索一度达到历史峰值,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从公共卫生安全角度来说,吃野味无疑存在巨大的健康隐患。然而一些人存在“猎奇”“炫耀”“野味滋补”等畸形消费观念,不惜以身犯险。
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从源头上有力防范和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滥食野生动物行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也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截至2020年3月,全国已停业整顿野生动物市场及经营户1.1万家,电商平台下架信息20.7万条。
公共卫生建设需要国家、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解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不能只是卫生防疫部门的单打独斗,需要更多部门的协作配合。这一观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去年出台的《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提出,要加强多部门协作联动。例如传染病防控,需要海关、农业、水务、气象、卫生等部门合作;重点人群健康保障,需要教委、民政、残联、卫生等部门携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吴凡介绍,上海健康城市建设,不是靠卫生部门“单打独斗”,而是靠各部门通力合作,树立“大健康”理念。
公共卫生事业,不仅要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更要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是一场健康中国行动,是从一般意义上的治疗流行疾病、抓好环境卫生,升级到了注重全民健康的高度。“更加强调个人对于健康中国建设、社会文明风尚的责任担当,贯穿着生态文明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说。
“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掩口鼻”“推广分餐公筷,拒食野生动物”……全国爱卫办、中央文明办等9部门日前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时,发出以上倡议。这些与现代文明生活、生态环保紧密相关的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需要全民参与,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提升人们的卫生和文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