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 襄州向着“春天”前行
襄阳襄州网讯(全媒体记者崔海晗 通讯员陈杰)阳春时节,襄州大地春意渐浓。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也有序复工复产,襄州区的城乡重新热闹起来。
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
襄阳国铁机电公司跨界生产热成像快速测温系统、郭襄食品有限公司与银河纺织有限公司联合生产医用口罩、国药控股创服集团襄阳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公共卫生智慧服务基地,成为襄阳市首家医用防疫物资生产、储备基地和全国医用纺织品应急仓储基地……这个春天,襄州区精准发力,迎难而上,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向着“春天”前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做强“三次产业”上精准发力
充分发挥工业“发动机”的作用。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全力推进产业提质升级。集中资源要素,强力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聚焦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转型,全面实施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在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生产线、机器换人示范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全年实施技改项目40个,技改投资增长12%,新增数字化车间3个、智能化工厂2个;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在壮大骨干企业、促进“小进规”上着力突破,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深入落实领导包保、定期调度等机制,强化政策资金扶持,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联合经营、抱团发展。
充分发挥农业“压舱石”作用。以补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强基本公共服务弱项为重点,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全面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加大产业基础的培根和护育,大力推广“双水双绿”种养模式,提升“稻虾共作”质效,打造乡土特色品牌,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充分发挥服务业“催化剂”作用。坚定不移地实施服务业补短板行动,提升服务业经济总量;着力在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上突破,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外包等新业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金融产业,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在筑牢“三大支柱”上精准发力
做实做优投资。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招商机制,实行更加灵活的激励措施,深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精心组织各类主题招商活动,力争全年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企业4个,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16个,招商引资实到资金350亿元以上;抓住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契机,以实施高质量发展十大重点工程为重点,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在谋划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做实做好领导包保、项目拉练、重大项目监测和“三集中”机制,突出抓好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京东电商产业园、云杉美菜网、宝武集团襄阳重材等项目建设;高度关注新政策、新动向,系统研究、主动对接,确保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的笼子。
做大做强开发区。突出开发区经济发展核心功能,加快优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规范开发区管理与服务,让开发区回归本位,腾出精力抓招商、抓项目、抓服务、抓创新;协调解决开发区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确保今年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50%以上,竣工率达到30%以上。
做深做细改革。聚焦“放出活力和动力”,平等对待市场主体,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不折不扣落实落地;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持续深化改革,重点加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力度,系统集成和深化容缺审批、区域性统一评价、先建后验等制度创新成果,提升项目落地效率。聚焦“管出公平和秩序”,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智能监管相结合,加快构建全区“互联网+监管”系统。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真正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