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廉政要闻 > 正文

搬好之后还要帮好

时间:2020-05-09 17:18:52 文章来源:襄州区纪委监委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聂新鑫  

  日前,随着最后一批579户2567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搬迁入住,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7570户32347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搬迁入住。作为全国第二大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鲁甸县卯家湾也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的缩影。

  在决战脱贫攻坚收官冲刺阶段,易地扶贫搬迁是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贫困难题的办法之一。把这项难度很大的复杂系统工程落实好,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环境恶劣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实现脱贫致富。

  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不但要把工程建设好,保质保量让村民搬入新居,还要保障后续各项脱贫措施跟得上、做得好。最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4月26日至29日,四川省内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面向搬迁群众开始分房,贫困户将在6月30日之前全部搬迁入住。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十三五”期间20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部竣工,剩余1万多名贫困群众也将于5月底前入住完毕。为了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落实落地,这些地方加强对配套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时持续做好后续帮扶工作。

  要看到,易地扶贫搬迁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区,山地、高原、荒漠化土地、生态脆弱区域占比高,后续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交通运输、生态修复等都面临挑战。而且,经过10多年的易地扶贫搬迁,目前尚未搬迁的贫困人口,生存环境和居住条件更为恶劣,贫困程度更深。他们搬出世代居住的深山密林,改变原有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逐步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是一个殊为不易的过程。要通过有力有效、耐心细致的工作,引导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既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又要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挪穷窝”“创业致富”并举,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易地扶贫搬迁,要住得下去就要靠稳定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眼下,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在“三区三州攻坚行”蹲点采访中发现,搬迁到位之后,后续就业帮扶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地方易地扶贫搬迁配套、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道路等项目开工不足,不能按计划推进;有的集中安置点扶贫产业项目布点比较薄弱,发展规模较小,不能完全覆盖所有贫困户;有的老乡从山里搬进城镇社区的新楼房,但自家种的作物、养的牛羊还在山上,为了方便种养,家中只能有人留守老屋;还有的贫困群众年龄偏大,不适应就业培训,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就业困难;等等。

  搬好之后还要继续帮好,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综合施策,精准帮扶。比如,可以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因地制宜发展专业合作种养,建设扶贫车间、发展设施农业,搭建就业平台,组织就近务工,畅通劳务定向输送渠道,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等等。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样化解决措施,稳定搬迁贫困群众的收入来源。

  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任务,必须抓紧抓实抓细。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面,要围绕政策执行、责任落实、工程质量进度、资金管理等方面加强监督,加大对相关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力度,对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从严从重从快查处。还要瞄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新问题,压实相关职能部门责任,督促保障后续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解决群众最紧迫、最困难的问题,推动全面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以有力监督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住得下、逐步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