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廉政要闻 > 正文

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1-06-17 09:41:03 文章来源:襄州区纪委监委

  近年来,襄阳市襄州区纪委监委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既抓好上层建筑,又打牢基层根基,从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着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一、主要做法

  (一)抓监督,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同向发力。牢固树立“大监督”意识,构建全覆盖监督网络。每年在全区开展“两严”检查,推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落地。对8个派出纪检监察组实行“月报告、月交办、月通报”工作制度,即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发放当月《日常监督交办单》,各组汇报上月任务完成情况。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推动巡察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加强与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强化财政监督、审计监督成果运用。在区政协常委会上汇报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召开纪检监察工作新闻发布会,自觉接受政协、群众、媒体的监督。

  (二)抓关键,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同频共振。每季度向区委常委会报告一次同级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提醒区“四大家”领导和法检两长,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对62家区直单位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开展调研,促进责任落实。2020年,在区纪委的监督指导下,区卫健局整改问题90条,集体问责18个单位,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干部85名。聚焦“三重一大”等事项,通过参与议事决策过程、参与民主生活会等开展即时监督、过程监督。健全完善述责述廉评议机制,落实纪委书记同下一级“一把手”谈话制度,加强对镇级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

  (三)抓基础,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同步推进。加强办公办案和谈话场所建设。全区13个镇(街)纪检监察组织均配备了1间办公用房、1间标准化谈话室,407个村(社区)纪检委员(监察信息员)均配有独立的办公用房和谈心谈话室。加大人员调整、选配力度,13个镇(街)共39名纪检监察干部全部配备到位,415名村(社区)纪检委员(监察信息员)调整到位。各镇(街)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学习研讨等方式开展培训26场次。制定出台《镇(街)纪检监察工作规范(试行)》《村(社区)纪检委员(监察信息员)履职工作手册(试行)》,厘清镇(街)纪(工)委、派出监察室职责、任务、权限,明确纪检委员(监察信息员)的监督对象、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夯实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深入。一是认识有偏差。有些领导干部阳奉阴违,把全面从严治党和维护稳定对立起来,认为管得严了,影响团结,处分干部多了,影响稳定,遇到问题“高举轻放”。二是认识不到位。有的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研究不够,与业务工作混为一谈,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当作软性指标,任务落实不实不细,存在敷衍、应付思想。三是纪律意识差。部分干部认为社会还是“人情”社会,“潜规则”不可避免,热衷于拉关系,接客吃饭,甚至把个人开支“移花接木”转嫁给公家,在扶贫救济、社保救助资金等方面动“歪心思”。2020年,襄州区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97件,立案处分101人,组织处理35人。

  (二)干部队伍不够专业。一是人员素质不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大多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加之人员流动频繁,难以形成稳定的专业队伍。二是业务能力欠缺。大多镇、村纪检监察干部缺乏相关知识储备,对党的基本要求、政策法规掌握较少,存在现学现用,临时抱佛脚的情况。部分镇(街)纪(工)委干部查案能力不足,日常监管没有思路,不善于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三是办公条件较差。各镇(街)纪(工)委均未配备办案车辆,有的甚至在笔记本、扫描仪、碎纸机等基础办公设备配备上存在不足,办公经费捉襟见肘,影响工作效率。

  (三)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一是日常监督不够常态有效。监督检查往往聚焦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常态化监督机制没有建立,效果不佳。二是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领导机制不够健全。班子成员虽然联系包保镇(街)纪(工)委,但在信访件办理、日常监督、案件办理等方面没有明确任务,也未量化考核,包保联系工作不够有力。三是群众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群众的信访举报往往跟自身利益相关,若不侵犯个人利益,村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一般无人理会、无人问津。

  三、对策与建议

  (一)抓思想强素质,下好纠正思想认识这步“先手棋”。一是抓思想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思想关注点从“利己”转移到“为民”上,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促进由被动工作向主动作为转变。二是丰富学习形式。根据党员干部年龄、学历、经历,分层分类开展学习教育。在基层干部中开展集中学习、集中测试,以考促学;在年轻干部中举办知识竞赛,促使抓好系统学习;组织基层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开展日常学习;号召党员干部利用“微课堂”“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自学。三是强化警示教育。加强“以案五说”警示教育,推动“一案一教育”,深化处分决定宣布工作。在区电视台廉政教育专栏播放典型案例,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深入挖掘本地廉政文化元素,打造一批廉政文化精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和违纪违法案件警示震慑作用。

  (二)抓队伍强基础,抓好加强队伍建设这个“着力点”。一是配强人员。健全规范纪检监察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定期对干部年龄结构、专业优势进行综合分析,选配年轻化、专业化干部到纪检监察岗位上来,对不适应、不胜任的干部予以调整。通过省考统招、全区范围内选调等方式,补充岗位空缺。加强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清查整顿。二是强化培训。举办“学思践悟大讲堂”,村(社区)纪检委员(监察信息员)培训示范班,邀请委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业务骨干登台授课。加强与高校联系互动,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赴大学开展业务轮训。举办“青年干部夜校”、轮流接访、业务技能竞赛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三是完善设备。加快“一系统四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档案管理“数字化”工程。协调督促各镇(街)将纪(工)委办公办案经费纳入镇(街)财政予以足额保障,优先从办公硬件设施、车辆调配等方面为纪检监察工作提供支持保障。

  (三)抓制度强落实,筑牢完善体制机制这块“压舱石”。一是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坚持既抓“重点”,又抓“常态”,紧盯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监督检查,做到逢假必查。明确日常监督的具体内容、形式和频次,例如,针对“四风”问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明察暗访;针对工作纪律、财务票据检查、公车报备使用等,每个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检查,把不定期、不定时的检查规范化、制度化,形成品牌特色。二是加强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从制度层面明确班子成员联系包保镇(街)纪(工)委的任务,督促班子成员定期到包保镇(街)开展监督检查、业务指导等工作,对年度考核落后镇(街)的包保班子成员进行约谈。完善协作区机制,由纪检监察室指导镇(街)办信办案;派出纪检监察组指导镇(街)开展日常监督;审理室召开审理协作区例会,指导镇(街)审理案件。三是健全完善群众信访举报工作机制。拓宽、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设立举报箱、举报网站、系统平台、举报热线等,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反映问题。严格落实实名举报反馈制度,严格保密检举人和检举信息,严肃处理对检举人的打击报复行为。对不涉及个人利益的检举人,问题线索一经查实,为检举人建立档案,凡是档案库中的检举人再有信访举报的,一律优先办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襄州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