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区直 > 正文

父亲眼中的“勤”

时间:2017-07-27 17:40:14 文章来源:一分局
“勤能补拙”“勤俭持家”“勤政爱民”,这是父亲眼中的“勤”,他是这么理解的,也是这么做并让我们做的。
    勤能补拙。父亲曾在新疆当兵,从一名炊事兵一步步成长为炊事班班长,在军营的岁月里,他多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并作为代表向兄弟部队传经送宝,一项项荣誉的获得与他的勤劳是分不开的。
     父亲其实并不聪明,甚至有点木讷,他话不多,只会埋头做事。初到军营时,老兵总“欺负”他,什么脏活累活都让他来干。每当别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父亲就早早起来准备早餐的食材,对照食谱检查材料是否备齐。父亲刚开始不会做饭,只能做其他“大厨”的助手,跑前跑后,但他很勤奋,每次都会留心每道菜的做法,不懂了就向别人请教,然后自己琢磨,待到有信心做好的时候,他就会请求“掌勺”,并不断总结改进。久而久之,战友们了解了父亲,也不“欺负”他了,甚至主动教他做菜的手艺技巧。父亲用他的勤奋不仅赢得了战友们的认可,还学会了许多烹饪技巧,在老班长调走的时候,大家一致推荐他担任了炊事班班长,而那一年,父亲也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勤俭持家。就在父亲入伍第六个年头,部队准备给他“提干”的时候,奶奶因为放心不下他,一封家书,父亲就从千里之外退伍返乡。回到河南老家后,父亲在镇冷库谋了一份差事,虽然工资不高,但每次下班,父亲都会给我带一包5角钱的饼干,家里也从不缺糖果,让我的童年充满了欢笑。因为经济不景气,没多久冷库清退临时工,父亲只好回到家里和母亲一起种地。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3个子女同时上学,父亲压力很大,他对母亲说“我们吃的差点,穿的差点没关系,可孩子们上学不能将就,该花的钱必须花”。记得那时候,我们吃的菜都是地里种的,很少割肉买菜;穿的衣服有打过补丁的、有亲戚穿剩下的,过年时候可能会有一件新衣服。父亲在部队学会了做宴席,邻里乡亲找他的时候,他都会欣然前往,每次宴席结束,别人会给他一个20、30元不等的红包,可以拿来补贴家用。父亲用他的勤劳俭朴撑起了我们的家,也让我从小学会了勤俭节约,绝不铺张浪费。
    勤政爱民。我考上公务员后,父亲告诫我,要认真工作,勤政爱民。他说“你考上了公务员,占据了这个岗位,就要充分发挥这个岗位的作用,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多为他们办实事,才能彰显你的价值,才能无愧于你的身份和岗位。”有了父亲的教诲,在工作上,我的脚步迈得更加坚毅稳健,因为我知道“有人辛苦才有人幸福”。既然选择了“公务员”,就要一心为公,为民服务,绝不与民争利,务必廉洁奉公,如此,才对得起“公务员”这个身份。
    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以一名老兵的阅历,以一名老党员的觉悟,教育我们勤劳俭朴、踏实工作、履职尽责,用勤奋提高自身素质,用勤俭经营好家庭,用勤政干好事业,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实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