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王兆民同志在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测评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3-01-04 18:17:59 文章来源:襄阳纪委监察局

  王兆民同志

  在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测评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12月5日)

  各位评议代表、同志们: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总体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测评大会,对全市93家被评单位政风行风建设情况进行测评。这次测评大会,是在全市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加快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和率先建成“小康襄阳”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举措,必将促进我市的政风行风建设。在此,我代表市“四大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今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情况和如何深化政风行风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取得的成绩

  自今年6月开展行评工作以来,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先后完成部署发动、查找问题、整改落实阶段和集中测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经过5个多月的共同努力,部门和行业作风不断好转,服务质效日益提升,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扩大宣传声势,营造了浓厚氛围。6月20日,全市行评工作会后,绝大多数被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履行政风行风建设第一责任,把评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细化实施方案,精心安排部署,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构组织实施、业务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各被评单位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形式,就本单位审批、执法、服务等事项进行广泛宣传,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公布监督方式,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据统计,93家被评单位召开动员会483场,悬挂宣传标语923条,开办评议专栏354期,编发评议简报1042期。其中,31家公共服务行业发挥营业网点优势,借助电子显示屏,持续滚动播放行评宣传标语,在服务大厅公示收费标准、投诉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扩大评议覆盖面,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今年4月,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启动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同志对我市评议工作高度重视,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进行评议,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审定评议方案。最明显的变化是把评议对象增加到93个,这是我市自1997年开展政风行风评议以来评议对象最多的一次。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行政审批职能、行政执法职能以及和企业群众密切联系的31个重点部门;第二类为31个公共服务行业,主要是银行、保险、供电、供水、供气、供油、供热、通信、邮政、公交等;第三类为公用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医院、医保、社保、客运等。这三个类别代表了我市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水平,也使职能相近的部门和行业在同一赛场进行“比赛”,形成了部门重视、全员参与、互比互赛、互促互进的评议新局面,有效推进了各部门各行业工作质效和服务水平提升。31个市直行政部门主动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市级保留行政审批类事项100项、管理服务类事项151项,分别比媒体称为全国审批最少的城市昆明少5项、7项,一般工业、物流项目审批由163个工作日减少到10个工作日。省委书记李鸿忠作出重要批示,襄阳市的审批改革力度值得全省学习。评议的深入、环境的优化,使襄阳迅速成为“投资洼地”。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50742户,比上年同期增长55.01%。

  (三)广泛征求意见,提高了群众参政议政积极性。我们将各类企业、“两代表一委员”、市监察局特邀监察员、“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员和城乡居民纳入评议代表产生范围,扩大了评议的社会影响。各被评单位普遍采取走出去访问、请进来座谈、聘请监督员、投递信函、设奖征询、行风热线、网络舆情、明察暗访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31个重点部门把服务市场主体作为重点内容,采取全员自查、社会访查、问卷调查、网上巡查等方式,征求意见建议1816条。市纠风办聘请的12名行评督查员与被评单位负责人走进“政风行风热线”直播间,听取听众意见。通过背靠背调查、座谈了解、电话约访,帮助被评单位收集意见178条,为抓好整改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据统计,93个被评单位共走访服务对象14272人,召开各类座谈会502场,发出征求意见函66520份,收集意见建议3250条,搭建了被评单位与人民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作风监督的积极性。

  (四)加大整改力度,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问题整改是评议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各被评单位针对自查的问题和收集反馈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归类,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加以整改。有的单位对查找和收集的意见建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要求,逐项落实到单位,明确到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有的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信函等方式,向提出意见建议的单位和个人,反馈整改落实情况,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有的单位对梳理汇总的意见建议,分类建立整改台账,实行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整改落实阶段,市纠风办及时召开被评单位意见反馈会,发出整改督办函46份,将被评单位整改报告分别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襄阳党风廉政建设网上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派出行评督查员分组分类对93个被评单位整改情况进行了督办检查,对其中40个热点难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回访。各主管或监管部门和行业也组织专班人员,对本系统本行业评议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和督导检查。在评议工作中,被评单位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认真督办解决。针对群众反映的“看病难”问题,市卫生系统专题研究整改措施,市区3家三甲医院投入使用了自动挂号收费一体机,有的还使用了自动发药机,加大了病床调配力度,得到了广大患者好评。针对群众反映的市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市纠风办会同市直有关职能部门联合行动,开展了市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方便了群众出行。

  二、正视当前政风行风建设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近年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管理创新年”以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明显优化,政风行风有了进一步好转。但是,襄阳当前面临的最大实际仍然是发展不够,发展不够的最大制约是环境不优、落实不够。与深圳、苏州等发达城市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软环境,襄阳都还有不小的差距。从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执行力不强,落实不到位。有的部门服务意识不强,管理缺位,应该落实的国家惠民政策和支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未能落实到位。二是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部门和行业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市场主体和群众呈报的事项存在办事拖拉、相互推诿等现象。少数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人情执法、以罚代管、粗暴执法等行为时有发生。三是群众对少数窗口单位服务不优、承诺失信现象反映强烈,“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影响襄阳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三、持之以恒地抓好政风行风建设

  今天的集中测评完成后,评议工作将进入建章立制阶段,各被评单位决不能有丝毫松懈,要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率先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落实年”为抓手,把政风行风建设坚持不懈地长期抓下去。

  (一)推进政风行风建设要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更多更好地发展来回应和满足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各部门各行业要坚决摒弃官气,多接地气,广聚人气,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心实意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干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排查化解由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二)推进政风行风建设要以打造最优发展环境为目标。从周边城市对“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争的咄咄逼人态势来看,竞争的核心是服务环境,服务创造优势,环境决定发展。当前,我市正处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坚定不移地推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力争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建设美丽襄阳的宏伟蓝图。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良好的政风行风作保证。各部门各行业要在改善硬环境同时,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以民主评议活动为载体,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坚决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大力倡导“三短一简”,不断强壮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襄阳气场”。

  (三)推进政风行风建设要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抓手。推进政风行风建设,要更加注重实效,更加注重过程,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最大限度地减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体制机制漏洞。落实政风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使政风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充分发挥教育、制度、监督的综合效能,防止一般化、一阵风,巩固和扩大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成果。

  同志们,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社会各界寄予厚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加扎实的工作,把我市政风行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实现襄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