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民同志在全市维稳和治庸问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兆民同志
在全市维稳和治庸问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8月13日)
同志们:
去年11月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我们在全市开展了以“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聚合力、治软正风气”为主题的治庸问责工作。经过八个多月的集中整治,通过宣传发动、查摆问题、整改提高、建章立制等四个阶段的工作,全市治庸问责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同志又亲自出席会议,还将作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治庸问责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面,我就前八个月全市治庸问责工作作个回顾,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治庸问责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一、关于全市治庸问责八个月集中整治工作情况
自全市启动治庸问责工作以来,我们按照“刮大风、打大雷、下大雨、动真碰硬”的要求,对不适应、不符合“四个襄阳”建设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共问责党员干部2248人,曝光典型案例34起72人,查摆问题3972个,制定措施2761条,建立制度1778个。治庸问责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规范干部行为,作风效能建设明显增强。坚持以治理“庸懒散软”问题为基础,以提升干部执行力为着眼点,不断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和效能建设。出台《襄阳市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和《襄阳市党员干部八条禁令》,对不遵守工作纪律的43名干部进行问责,对4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约请谈话,对同城吃请、公车私用和带彩打牌的53名党员干部公开曝光,一批群众反映的“庸懒散软”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认真总结推广樊城区“马上办”的做法,在市直单位涌现了市委办精细化管理、市工商局“订单式服务”、市地税局“第三方”考评、市交通局“跑部进厅”争项目、市医保局“帮你办”等一批好的做法,在县市区产生了老河口市前置问责、襄州区“四治四问”、襄城区“你谏言、我督办”、高新区快速反应服务等一批好的经验,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马上办”、事事“马上办”的浓厚氛围。开展“寻找标杆,争创一流”活动,市直93个单位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赶超对象,面向媒体作出“宁肯自己麻烦百遍,不让企业和群众为难一时”等方面的公开承诺,得到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突出问题导向,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认真解决。坚持群众关注什么问题,我们就着力整治什么问题。开展“局长接待日”活动,实行室内接访和户外直播相结合,目前已举办6期,市直49个单位“一把手”接待来访群众6305人次,现场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1190个,跟踪督办投诉1213个。积极主动作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区客运市场管理混乱问题,组织18个单位开展联合整治,查处客运市场违法行为740起,实现了汽车站、火车站和飞机场三个窗口单位交通秩序由乱到治的目标。以市印刷行业协会为典型案例,全面清理和规范全市823家行业协会,向社会公开无财务收支的行业协会83家,依法注销不年审、不开展服务的行业协会24家,坚决做到“以清理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
(三)实施责任倒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今年3月以来,我们将工作重心从查处一般性的“庸懒散软”现象,转到查处对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工作落实不力上,联合市委、市政府督查机构,对重点工作、重要项目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力问题开展责任倒查。对长虹路与檀溪路转盘改造工程进行调查解剖,举一反三,推进责任落实和任务完成。对宜城市“7?10”群体上访事件进行督办查处,问责党员干部8人,并通报全市。最近,我们对内环线南段以及胜利街立交桥工程、襄阳火车东站站前广场拆迁工作滞后等问题开展督办,强力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市纪委监察局实行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向高新区123家重点企业发放联系服务卡,帮助解决问题186个。同时,从企业反映的问题中倒查16个部门责任,推动部门更加务实高效地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在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事项从475项减少到255项,实现了全国同类城市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目标,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对襄阳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今年上半年,面临全球全国经济运行速度下行的压力,全市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地方财政总收入128.6亿元,增长30.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4亿元,增长50.4%;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7万户,增长72.3%。
(四)推行市民问政,部门主动接受监督意识明显提升。我们在学习借鉴武汉、鄂州电视问政经验基础上,启动了以“听民意、聚民智、促发展”为主题的“市民问政”电视现场直播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场。8月3日,市纪委监察局和襄阳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倾听市民呼声、接受群众监督”――监督者主动接受监督“市民问政”电视现场直播活动,正式拉开了我市电视问政的序幕,市纪委监察局12名班子成员和4名干部现场接受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和群众代表的提问和质疑,对治庸问责是否一阵风、举报干部石沉大海等19个问题作出了认真回答,获得了广大市民的肯定和赞许。8月10日,举行了把脉医改“市民问政”电视现场直播,播放了暗访短片,丁亚琳副市长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市区三甲医院院长现场接受了市民代表的提问,找准了问题,明确了症结。从本周五一直到9月14日,我们还将就市民关注的城市管理、汉江保护、交通、教育、企业服务环境等方面开展“市民问政”,通过媒体架起政府及各部门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桥梁,用解难化怨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
(五)强化舆论引导,媒体宣传作用发挥突出。在治庸问责工作中,我们注重借助媒体力量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增强了治庸问责工作的针对性和社会参与度。先后组织新闻媒体开展了治庸问责在行动、“五评五看”、走访“一把手”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采访活动。襄阳日报、襄阳晚报、襄阳广播电视台、楚天快报、汉江传媒网、政府网站等本地媒体以“组合拳”方式,及时推出了专版、专栏、专题和专评,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报道网络。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高度关注襄阳治庸问责工作,新华社就襄阳治庸问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采访,湖北日报先后刊发了《聚集发展大气场》、《湖北襄阳治庸问责党员干部1000余人》等通讯稿件,新华网、人民网、荆楚网等网络媒体均刊登了襄阳治庸问责新闻稿件,提高了襄阳治庸问责工作的知晓率,形成了新闻宣传的强大声势。截至目前,各级新闻媒体共编发治庸问责稿件771篇(件),评论员文章19篇(次),其中省级媒体稿件43篇,中央媒体稿件14篇。
经过八个多月的工作,各地各单位普遍强化了机关管理和制度执行力,机关干部学习氛围、精神面貌、工作秩序、纪律作风明显改观。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治庸问责工作只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与襄阳跨越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干部队伍中“庸懒散软”行为仍不同程度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党委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力度,项目建设和推进工作的方式方法还不够得力;一些影响襄阳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有效解决,治庸问责长效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进一步深化治庸问责工作安排
治庸问责是提升作风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的永恒主题,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长期抓下去。因此,市委、市政府决定治庸问责要从集中整治阶段转入常态化治理阶段,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线,以解决影响和制约“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深层次问题为重点,以推动工作落实为动力,切实把治庸问责工作向纵深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完善常态化的督办检查机制。市治庸办必须发挥职能作用,突出督查重点,创新督查方式,加强对全市治庸问责工作的督办检查和组织协调。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工作、重点项目推进开展督办检查。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督查机构和市治庸办联合督查制度,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安排的每一项重要工作,推进的每一个重点项目,我们都要及时跟进、督办、落实,对工作落实不力的问题开展责任倒查,追究到单位和个人。二是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督办检查。进一步畅通治庸问责投诉渠道,建立投诉处理快速反应机制,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够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对一些共性问题,通过集中梳理,督促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切实维护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围绕规范干部从政行为开展督办检查。建立常态化的巡查暗访机制,保持治庸问责工作应有力度和声势,不定期对“八条禁令”等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暗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开曝光一起,让不守规则的党员干部受到惩处,颜面扫地。四是围绕市委、市政府“寻找标杆,争创一流”要求开展督办检查。对93家市直部门选择赶超目标的承诺情况逐项进行检查,推动部门履行承诺、兑现承诺,以每个单位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全市全年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完善常态化的民评民议机制。工作做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开展治庸问责,必须坚持开门治庸、开门问责,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将民评民议贯穿治庸问责工作全过程。目前,我们正在顺利推进以“听民意,聚民智,促发展”为主题的市民问政活动,邀请分管市领导和责任单位负责人走进电视直播大厅,接受群众代表的提问与评议,开展集体会诊,问计问策于民。下一步,我们将借助网络、报纸、广播等多种媒体,实现市民问政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结合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进一步扩大民评民议活动影响力,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优良的工作作风、规范的行政行为、高效的服务质量,为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出努力。
(三)建立完善常态化的考核通报机制。一是推行工作记实制。建立平时考核台账,由每名公务员定期填写记实簿,采取日记、周记、月记等形式,主要记载工作任务完成的进度、业绩、创新举措,以及出勤和奖惩等情况。主管领导根据公务员平时记实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评鉴,做到每月一登记、每季度一小结、半年一考评、一年一汇总。二是探索信息化考评办法。建立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考核管理网络和数据库系统,将每名公务员的履职过程、工作进度和成效登录到“网上”,做到客观公正和公开透明。三是注重引入第三方评价。通过群众测评、社会调查机构评估、“两代表一委员”评议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对“窗口”单位公务员,采取发放意见反馈卡、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征求服务对象的评价意见,使社情民意成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因素。四是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实行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挂钩、考核等次与绩效工资奖金挂钩,拉开考核差距,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岗位调整、晋职晋级、工资待遇、学习培训、奖励惩罚的重要依据,真正树立和形成凭实绩用干部、以发展论成败的用人导向。
(四)建立完善常态化的追责问责机制。各级治庸办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对工作落实不力的行为进行追责问责,督促工作人员严明纪律、改进作风、提高效率,切实解决一批政令不畅、办事拖拉、“中间梗阻”等问题,及时查处和纠正一批影响项目落地、项目?琛⑵笠瞪??械挠估辽⑷砦侍狻H险媛涫怠断逖羰械痴??刂斡刮试鹪菪邪旆ā罚?缘痴?斓几刹俊⒐?袢嗽辈宦男谢虿徽?仿男兄霸稹⒐ぷ魇е啊⒓喙懿涣Α⒗挠弥叭ā⒋χ檬У钡任ス嫖ゼ臀シㄐ形??辜词蔽试穑?觳榭齑Γ???毓猓?惺堤岣哒??闹葱辛?凸?帕Α?/FONT>
同志们,实施治庸问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是推进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迅速行动起来,认真落实全市治庸问责工作会议精神,以锐意创新的理念、求真务实的作风、快捷高效的服务,为“两个中心”和“四个襄阳”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